在摄影过程中,过曝会使照片高光部分失去细节,呈现一片白色;欠曝则会让照片暗部漆黑一片,同样丢失大量细节。要避免这两种情况,可从拍摄前准备、拍摄中操作两方面入手:

拍摄前准备
了解拍摄环境光线:不同时间和场景的光线差异很大。清晨和傍晚光线柔和,色温偏暖,此时拍摄一般不易出现过曝或欠曝;而正午阳光强烈,光线直射,容易出现过曝情况;在室内拍摄,若光源不足,则容易欠曝。比如,在阳光强烈的正午拍摄户外人像,若不进行适当调整,人物面部可能会因光线过强而过曝。提前了解环境光线特点,能让你在拍摄时有针对性地设置参数。
熟悉相机测光模式:相机常见的测光模式有评价测光(矩阵测光)、中央重点平均测光和点测光。评价测光适用于大多数场景,它会对整个画面进行测光,然后计算出平均曝光值;中央重点平均测光以画面中央部分为主要测光区域,同时兼顾周围光线;点测光则只对画面中很小的一个点进行测光,适用于拍摄主体与背景光线差异很大的情况。例如,拍摄逆光人像时,使用点测光对人物面部进行测光,可以避免人物面部欠曝。
拍摄中操作
合理设置相机参数
光圈:光圈大小影响进光量。大光圈(小光圈值)进光多,在光线充足时使用大光圈容易过曝;小光圈(大光圈值)进光少,在光线较暗时使用小光圈可能欠曝。比如,在阳光明媚的户外拍摄风景,若使用f/1.8这样的大光圈,可能会导致画面过亮,此时应适当缩小光圈,如使用f/8或f/11.
快门速度:快门速度决定了相机曝光的时间。快速快门(如1/1000秒)进光时间短,适合在光线强的环境下拍摄;慢速快门(如1/30秒以下)进光时间长,在光线不足时使用可以增加进光量,但容易因手抖而使画面模糊,此时需要使用三脚架。例如,拍摄夜晚的城市灯光,使用慢速快门可以记录下光线的轨迹,但如果快门速度过慢且没有三脚架,画面就会模糊。
感光度(ISO):感光度越高,相机对光线的敏感度越强,但同时也会产生噪点。在光线充足的情况下,尽量使用低感光度(如ISO 100),以保证画面的质量;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中,可以适当提高感光度,但要注意控制噪点。比如,在室内灯光较暗的情况下拍摄,若将ISO提高到1600以上,可能会出现明显的噪点,影响画面质量。
运用曝光补偿:曝光补偿是一种快速调整曝光的方法。当相机自动测光结果导致画面过曝时,可以降低曝光补偿(负值),使画面变暗;当画面欠曝时,增加曝光补偿(正值),使画面变亮。例如,拍摄雪景时,由于雪的反射率高,相机自动测光可能会使画面欠曝,此时可以增加1 - 2档曝光补偿,让雪景呈现出应有的白色。
利用直方图:直方图是反映照片曝光情况的重要工具。它显示了照片中从最暗到最亮的像素分布情况。如果直方图的像素集中在右侧,说明照片可能过曝;如果像素集中在左侧,说明照片可能欠曝;理想的直方图像素分布应该比较均匀,从左到右都有一定的像素。在拍摄过程中,可以通过查看直方图来判断照片的曝光是否合适,及时调整参数。
使用灰卡或替代物测光:灰卡是一种中灰色的卡片,其反射率为18%。在拍摄时,将灰卡放在与被摄主体相同的光线环境下,用相机对灰卡进行测光,然后根据测光结果设置相机参数。如果没有灰卡,也可以使用手掌等中灰色物体代替。例如,拍摄人像时,先让模特将手掌伸到与面部相同的光线位置,对手掌进行测光,这样可以大致得到合适的曝光参数,避免人物面部过曝或欠曝。
客户评论:
发表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