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hotoshop的磨皮美白需兼顾自然效果与细节保留,避免过度处理导致“塑料感”。以下分步骤介绍实用技巧,结合工具原理与实操案例说明:

操作步骤
步骤1:复制图层
按Ctrl+J复制背景层,命名为“磨皮层”。
步骤2:高斯模糊
选择菜单栏【滤镜】→【模糊】→【高斯模糊】,半径设为3-5像素(根据皮肤粗糙度调整,数值越大越模糊)。
步骤3:添加蒙版
点击图层面板底部的“添加图层蒙版”按钮,用黑色画笔(硬度0%,流量30%)涂抹五官(眼睛、眉毛、嘴唇),保留细节。
步骤4:调整透明度
降低“磨皮层”透明度至70%-80%,使效果更自然。
案例参考
某用户拍摄的人像照片中,模特面部有轻微痘痘和毛孔,通过高斯模糊半径设为4像素,蒙版保留眼睛区域,最终皮肤呈现光滑但无失真的效果。
操作原理
通过“提亮层”和“压暗层”分别处理皮肤明暗,配合中性灰层精细调整光影,保留毛孔和纹理。
操作步骤
步骤1:创建观察层
新建“曲线调整层”,将曲线大幅压暗,叠加“反相”效果(Ctrl+I),用于放大皮肤瑕疵。
步骤2:建立双曲线
创建“提亮层”:曲线调整层向上拉高亮部,图层混合模式设为“柔光”。
创建“压暗层”:曲线调整层向下压低暗部,图层混合模式设为“柔光”。
步骤3:中性灰调整
新建图层,填充50%灰色(Shift+F5填充中性色),混合模式设为“柔光”,用白色画笔(流量5%)提亮暗部,黑色画笔压暗亮部。
步骤4:关闭观察层
删除或隐藏“曲线观察层”,查看最终效果。
案例参考
某商业人像中,模特面部有明暗不均的色块,通过双曲线提亮鼻翼两侧、压暗额头高光,中性灰层调整法令纹光影,最终皮肤呈现立体且细腻的效果。
操作步骤
步骤1:可选颜色调整
选择菜单栏【图像】→【调整】→【可选颜色】,在“颜色”下拉菜单中选择“红色”(控制肤色),减少“青色”(-20%)、增加“黄色”(+15%),使肤色偏暖但不泛红。
步骤2:曲线提亮
新建“曲线调整层”,将RGB曲线中间调向上轻微拉高(输出120,输入100),避免整体过曝。
步骤3:蒙版控制范围
用黑色画笔涂抹背景区域,防止背景因提亮而失真。
案例参考
某室内人像中,模特肤色偏暗且泛青,通过可选颜色减少红色中的青色(-18%),曲线提亮中间调至输出115,最终肤色呈现自然白皙效果。
操作优势
自动识别皮肤区域,保留五官细节,支持调整磨皮强度、光滑度、清晰度。
操作步骤
步骤1:安装插件
下载Portraiture插件(需付费或破解版),安装后重启Photoshop。
步骤2:应用磨皮
选择菜单栏【滤镜】→【Imagenomic】→【Portraiture】,在预设中选择“中等磨皮”,调整“光滑度”至40%-60%。
步骤3:手动优化
用画笔工具(B)在插件面板中涂抹需要加强/减弱磨皮的区域(如额头磨皮强,鼻子磨皮弱)。
案例参考
某婚纱摄影工作室需处理50张照片,通过Portraiture批量磨皮(光滑度50%),单张处理时间从10分钟缩短至2分钟,效率提升80%。
避免过度磨皮
保留少量毛孔和皮肤纹理(如用“表面模糊”替代高斯模糊,半径设为2像素,阈值15级),防止“塑料脸”。
肤色统一
若模特面部与颈部色差大,用“色彩平衡”调整(中间调加红+黄,高光加青+蓝),使肤色过渡自然。
高频分离法(高级技巧)
将皮肤纹理与颜色分离处理:
复制图层,执行【图像】→【应用图像】(计算“低频”层,混合模式“减去”),保留颜色信息;
对“高频”层(纹理层)用“高反差保留”滤镜(半径1-2像素)强化细节,混合模式设为“线性光”。
客户评论:
发表评论: